佛法从诞生之日起已经两千多年了,作为一种世界观,渊远流长,博大精深,是出世的哲学(也有积极的入世精神);数据挖掘却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方法论,是入世的工具。两者尽管有天壤之别,却不妨碍相互的借鉴和印证。其中的细细品味,会发现很多相关的秉性。说是佛法的般若的智慧也好,数据挖掘的人性的魅力也罢,两者的相通之处实在是水到渠成、毫不牵强的。
首先谈谈佛法六度与数据挖掘感悟的种种千丝万缕的缘分吧。何谓六度?“度”就是“到彼岸”的意思。亦即:能度过生死苦海,到快乐的彼岸。所以“六度”就是使人度过生死苦海的六种方法。
布施-给外界给众生以帮助和关爱,这里体现的是俗家现在流行的团队精神和志愿者精神。俗家的数据挖掘的成功体现的首先也是团队精神。不同的专业、不同的任务,大家组成一个项目团队,互相配合,互相协作,才能成就一个挖掘项目实践。
持戒-指修行者必须遵守佛法的戒律,比如不杀生、不妄语,等等。俗家的数据挖掘当然要遵守自己的挖掘规则,用编程来挖掘,要严格遵守程序规则;用工具来挖掘,要遵守工具的要求;至于具体的项目挖掘实践,更是要遵守具体的行业规律和业务蓝图。
忍辱-指修行者要忍人所不能忍,并能勇于认错;俗家数据挖掘项目的过程和挖掘匠人成长的过程也是一种忍耐寂寞、克制虚浮并不断修正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
精进-指修行者要积极为善、勇于进取,毫不懈怠。俗家的数据挖掘中没有人敢说可以松懈,因为交叉学科的复杂和挖掘项目的多部门配合,精进是挖掘成功的最基础条件。
禅定-在佛教中,禅定是一个非常微妙的修行状态,有道高僧的感悟和心法,甚至一句断呵,都可以显示禅定的喜悦。在数据挖掘中,禅定就类似于挖掘者的经验和感悟以及具体的高级发挥。有句时髦的话,“数据挖掘,玩的是经验,项目实践是王道”。很多时候,一个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一个创造性的大胆的设想和思路,这种喜悦细细品味的话,也就是一种微妙的内心的喜悦。
般若-佛教里“般若”是指最高级最本质的智慧,是出世的大智慧,佛教有“五度如盲,般若为导”的说法。。在俗家的数据挖掘里,“运用智慧,掌控全局”也是数据挖掘项目以及挖掘匠人成长、成功的总的方法论。
佛法的修行是一种心的修行,每个人的悟性不同、用功不同、缘分不同,对佛法的理解也是肯定有不同的地方。上述佛法六度与数据挖掘的理解只是我自己愚钝的一点简单的收获和感想,从人生的终极需要来说,数据挖掘是远远不能与佛法的般若相提并论的;但是,佛法也强调大同世界,万物相生,强调和谐和宽容,从这个意义上说,俗家人的数据挖掘也是入世的一种不错的载体。有缘相识、相知、相伴数据挖掘是挖掘匠人的一种缘分和福分,珍惜最重要!
评论